close

 

底層語言一詞源自拉丁語,sub“ 即底,stratum“ 為層。該詞主要是在歷時語言學領域(diachronic linguistics)提及語言接觸(language contact)時所使用。面對一個新來的(通常指軍事占領)民族,領地的居民吸收新進並放棄自家的語言。然而舊有的語言往往影響了替代語言的發音(pronunciation)、構詞(morphology)與句法(syntax)。底層語言對新進語言的詞彙(lexemes)影響有限,畢竟當一語區的人民放棄了自家語言,保留舊有文字已無意義。但是在新進語言沒有替代詞彙的前提下,仍然有部分舊有文字殘存下來,其中包括新進民族未知的地名、河流與動植物的名稱。底層語言的概念可用來描述舊有的語言與其對替代語言的影響,後者亦稱為底層干擾(substratum interference)。

 

 上層語言為底層語言的反例。上層語言指的是某入侵民族一開始尚能於佔領的地區藉強權政治使新進語言或語體(variety)擁有特別優勢,但是最終還是放棄 該語言。新進民族最後選擇融入該地區的種族並接納其語言,同時保留舊有的說話習慣。以法文為例,通俗拉丁語即是上層語言,高盧語為底層語言。通俗拉丁語並於法語留下痕跡,如噓音 hh aspiré)。

 

參見:

Norbert Boretzky: Kreolsprachen, Substrate und Sprachwandel. Wiesbaden 198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濤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