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語言探索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John Langshow Austin John Searle 二人為言語行為理論的代表。按該理論,於說話的過程不僅事實與觀點的描述成立,就連行為(act)也一併執行。其中包含了指示、人或物的命名、承諾、警告或侮辱等。此理論專門研究言語行為的性質、類別與含意。

濤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周家發

 

語言之謎

語言是人類文明中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一方面我們的文明離不開語言,我們每天都需要語言;但另一方面我 們對語言的認識又是那麼貧乏。很多和語言有關的基本問題至今還未搞清楚,還存在爭論。在眾多關於語言的 謎團中,最引人注目的應是究竟人是怎樣學懂(語言學的慣用術語是「習得」acquire)語言的。我們知道,兒 童在到達某一歲數時,如果不是由於先天的缺陷或後天的阻礙(例如處於與世隔絕),都會自然而然學會語言。 這種學習往往不是有系統、有計劃的訓練,而且學習過程不是有意識地進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經不覺進行 的(1)。更重要的是,兒童無需在掌握了所有語言資料後才能學會其母語。根據語言習得理論(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的 研究,兒童只需在其生活環境中有充足的運用語言的機會,便能夠學懂該種語言,而 這種機會無需是有計劃的。其實在兒童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夾雜了大量「反例」,因為口語中常有講錯說話或不 合語法的情況。但很奇妙的是,兒童可以在毫無訓練的情況下自行「過濾」掉這些反例,從而掌握母語的正確 語法。而更奇怪的是,兒童在過了某一年齡後,這種語言學習能力便會明顯衰退。這就是為何某些生長在雙語 或甚至多語家庭的兒童對掌握多種語言沒有甚麼困難,但一般人在長到某一歲數時才學習外語卻又是那麼困 難。

濤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周家發

全文網址:http://chowkafat.net/Lingpassage1.html

 

概念簡介

本文是從傳統語法的角度討論英語「助動詞+動詞結構」的複雜性。本文的主旨是要說明,雖然今天的英語是 一種形態變化不豐富的語言,它的動詞在時、式、人稱方面的形態變化很少,但是英語的助動詞具有很強的組 合能力,因而能夠形成很複雜的「助動詞+動詞結構」,跟動詞的簡單形態形成強烈反差。

濤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nudsen 的計畫是將當時於挪威使用的丹麥語書寫規格修飾成與挪威上流社會所使用的語言一致。這樣的思惟方式無非是受了維持長時間的丹麥聯盟同化影響,將中上階級所使用與丹麥語相近的丹威語視為挪威語並認為其堪用作國家語言並成為挪威象徵。然而 Knudsen 並不強調語言與民族的關聯性,他的主要構想是將以丹麥語為準的書面語修改成接近他個人認定最適用於挪威的口語。

濤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濤諦

濤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