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濤諦

 

挪威於中世紀時已擁有一高度發展的書面語,即古挪威語 norrønt。當挪威王朝在十四、十五世紀漸趨沒落時,其書面語亦失去過往統一的規格。挪威從 1380 年至 1814 年隸屬丹麥聯盟,而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丹麥語是挪威唯一的書寫語言。當挪威於 1814 年脫離丹麥聯盟成為獨立國家,發展獨有的書面語對挪威人來說刻不容緩。


以當時 1814 年挪威的語言狀態看來,制定新的書寫標準有兩種不同的選擇:一種即是採用精英份子與上流社會所使用的語言,另一種則是以下層階級的語言為基準。當時的高中校長兼語言學家 Knud Knudsen 1812-1895)為前者的代表,另一名語言學家兼詩人 Ivar Aasen 1813-1896)則是推展第二選項的先驅。Knud Knudsen 書寫挪威化的方法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沿用已久、有丹麥語特徵的詞彙以挪威高層階級所使用的口語替代,藉此試圖將丹麥的書面語轉變成以挪威詞彙為主的規格。這項改革計畫原先是由詩人 Henrik Wergeland 1808-1845)於 1830 年代草創,之後由 Knudsen 詳盡編制。


十八世紀的「丹威語」是相當多樣的,丹麥語混雜於挪威語的成分多寡因人而異,而官方與中上層階級所使用的語言也是經由語言接觸所產生。挪威的口語與丹麥的書面語混合後衍生了新的方言,Trudgill (1986) 稱之為 creoloid(或 koiné),creoloids 指的類似 creoles 的混合語,也就是由不同母語混合演變。與 creoles 不同的是 creoloid 沒有 pidgins(不 同語系的群居體為了互相理解而發展出的混合語)的起史階段,理由是北歐語言原本就很相近,如挪威人能以母語和丹麥人或瑞典人互相溝通。從語言學的角度看 來,由挪威的口語與丹麥的書面語混合、簡化後產生的語言甚至可說是經由方言接觸而成的產物,因此丹威語應歸類於北歐的新方言。


第二個發展方向,也就是以 Ivar Aasen 為主的派系,對何者為挪威語系的代表有著不同的解讀。對 Aasen 而言,中上階層使用摻雜丹麥語的丹威語並不是真正的挪威語,而以方言為主的農民階層(其佔當時 1814 年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才是真正的表達了挪威語的精髓。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方言是自古挪威文演變至此,因此復興那被遺忘的古挪威書面語成了 Aasen 的主要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濤諦 的頭像
    濤諦

    郡遠笛猶近,好似萬郡屏

    濤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